思维火花碰撞课堂青春观点闪耀讲台
——记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讨论分享会
于盛世处观新貌,于家乡中话时代。为推动当代老员工将理论认知与现实观察相结合,深刻体悟新时代的发展脉搏及青年责任。《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孙百红组织2025级历史学专业全体员工在国庆假期期间开展了以“观家乡新貌,悟时代使命”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参与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撰写了相关主题调研报告。
10月10日上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在孙百红老师的组织下,历史学251、252、253三个班的同学就家乡的变化、新时代的特征、青年老员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进行了激情洋溢的讨论。同学们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默,踊跃上台,各抒己见,将原本普通的课堂变成了思想交锋与智慧汇聚的舞台。
小组讨论如火如荼。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准备基础上,同学们积极热情地向来自各地的组员们介绍自己家乡天翻地覆的变化。尤为清晰的是,在谈论各自家乡时,同学们满是骄傲与自豪,一种温暖在心里蔓延开来。孙老师也走下讲台,倾听同学们的观点,时不时“加”入小组,给予指导。
随后的讲台分享环节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历史学253班的慕清华介绍自己的家乡——榆林绥德(那里本是一个落后的小县城)。在新时代浪潮下,数字经济,产业优势,文旅融合在这座城市落脚,它正以崭新的面容迈向新时代;历史学252班胡雅婷、历史学251班的柳梦童、靳宇洁、马伊蔓三位同学也就家乡的变化谈及新时代特征、机遇与挑战。台下的同学们也在此时化身为合格的倾听者,“无私”的喝彩者。

图1 历史学253班慕清华同学介绍家乡情况

图2 历史学251、252、253三个班的相关同学的发言稿

图3历史学252班胡雅婷同学介绍家乡情况

图4历史学252班的柳梦童、靳宇洁、马伊蔓小组介绍家乡情况
最后,孙老师结合同学们的讨论进行了发言。她欣慰地表示:“今天,我看到了大家思考的光芒和敢于表达的勇气。这比任何标准答案都更为珍贵。课堂因大家的分享而真正‘活’了起来。”她还总结概括了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带给青年老员工的机遇与挑战,引导同学们思考置身于时代洪流之下的青年如何勇立潮头,担当青年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
此次调研和讨论活动,同学们用一双观察的眼睛窥见家乡新风貌,思考着新时代青年于新时代处如何把握机遇,如何成为为祖国添砖加瓦的栋梁之材。更使大家感悟到:少年欲有为,青春正当时。活动极大地锻炼了大家的逻辑思维、公开表达能力。它充分证明,当课堂成为员工思想驰骋的原野,每一颗年轻的心灵都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彩。